1671戶的巴賽隆納社區 |
大手牽小手社區營造日活動 |
利用回收廢紙製成羊紙塑作品 |
利用回收廢紙製成羊紙塑作品 |
營造點景觀改造 |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人對居住品質的要求大幅提升,加上年輕人對三代同堂的觀念逐漸改變,整個群聚形態也慢慢從傳統社區遷移到擁有電梯大樓的集合式社區模式;但華麗的建築外表,卻讓人們一點一滴的遺失傳統社區中所蘊含的獨特人情味,取而代之的是依賴監視器、保全業等現代產物的進駐。人們盡了一身心力所投入大把金錢卻換來一個漠不關心的公共空間,原本寄望長期安居樂業的理想“家”園,也因為對自己居住的生活品質逆來順受的態度,正漸漸的把家變成了一個過客心態的窩,忽略了公共空間的重要性,放棄了這個可以改善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橋樑。
在一個偶然機會下,巴賽隆納社區一群熱心社區長期發展的委員們參與了文建會主辦的「新故鄉二期計劃-基隆市文化局98年社區營造點」甄選,其實一開始只是想美化社區環境,根本不了解社區營造的本意,卻這樣一頭鑽進「社區營造」這個大家族中。經由基隆市文化局社造中心指導,我們才漸漸從培訓中體會到社造造“人”的精神,才是社區長期應該追求的根基;加上培訓課程中,參與學習的委員有用心去停、看、聽,並在一次又一次討論中,說出自己千奇百怪的意見,慢慢磨合出社造的革命情感,終於構築成98年社區營造13嬤點脂抹粉計劃——希望能藉由這個計劃改變住戶一個長期習慣於有繳交管理費,保全公司就應該幫社區顧好的既定窠臼中的觀念,對他們而言,這真是一個空前絕後的觀念革新。
確定了第一年參與社區營造的目的:讓住戶認識“社區營造”,看似簡單卻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四個字,計劃前雖然歷經多次討論、認真研究、重新認識社區人、文、地、產、景,並將培訓課程中所學一一訂出實施步驟;創造議題、創意大賽、回收材料收集、熱帶魚、風車製作教學、大手牽小手社區營造日和攝影比賽等各式各樣的策略手法,希望社區居民一起來動手參與;但過程中還是有部份考慮欠周詳、事與願違之處,因為我們的執行模式,跟原本管理委員會面對事務時,用命令交辦保全公司的方式大不相同,以致於對管理者造成不少的衝擊,更讓委員和志工們操到身疲力盡;但是當其成果一一展現後,巴賽隆納社區營造觀念,總算在住戶間激起火花發出嫩芽,雖然成果不是每個住戶都可以認同,卻對都會公寓大廈型的管理產生化學變化。同時支持著我們社區於99年以商品街後巷空間美化及燒金紙桶亂丟造成髒亂點的老問題,探討人與人之間的利益衝突和風俗民情的公共議題如何經由社造來改善它,解決長久以來社區管理委員會無法改善的窘境,計劃出”街觸”天地人計劃書。過程中須面臨不同宗教信仰者可接受在住家門口建造一個公用的燒金紙空間造型;同時,對使用者也要考慮方便性、美觀…等實質效果,為了使計劃順利圓滿達成,製作海報宣導、說明、溝通「公用金桶」的設置除了可以改善你我周遭環境美觀提昇房屋價值外,使用它燒金紙對神明、祖先表達的心意是完全一樣的,啟用前尊嚴的溶入宗教儀禮,製作「燒金紙祭拜告示牌」,並將造型用神聖Q版圖騰、、、等策劃,順利改善了原來髒亂點,還改變住戶對公共空間,個人自掃門前雪的觀念,解除了人與人之間對立關係。
我們這兩年來漸漸累積的社區營造經驗,100年與101年又以“牛牽到巴賽嘛是牛”及”打地基”做為當年的社區營造計劃,結合近年最夯的”裝置藝術”為主題,找出社區住戶專業藝術家,運用社區回收環保材料,創作出在地特色及立體3D藝術品,將空間改造帶入社區美學。讓社區住戶樂於貢獻力量,大家互相幫助,增進住戶和諧氣氛,快樂的為社區公共藝術盡一份心力,並藉此而成長。所謂「每個人都是藝術家,心中都有屬於美的輪廓。」藉由住戶自己的雙手描繪出心中的美,因為藝術沒有公式,沒有一定的論點,只要藝術不傷害到人,不破壞大自然都是美;但是一樣米養百樣人,雖然審美觀各有相異之處,但只求達到共識;營造過程中即使有不一樣的聲音出現,但在溝通後均能釋出善意接受眾人的意見,大部份住戶也十分投入樂見其成。有些人還將家中的裝飾都捐出來點綴營造區域,美化過程即使無法滿足每個人需求,但當成果呈現後,每個人看見營造點,總是帶者愉悅的笑容,停下腳步欣賞;其實重點不在於作品是否很專業、很藝術化,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屬於社區特有的氛圍,“藝術”不在於雕樑畫棟的巧飾,其實藝術是可以很生活化的,如芬芳花香彌漫在春天的每一個角落,令人驚艷。
回頭想想這4年來硬體的建設容易,但軟體的建成卻殊為不易,巴賽隆納社區營造重點不在這幾年景觀美化成果,而是希望每一個住戶都能在過程中留下小小的足跡。期間能看到住戶的用心甚至彼此激發創意,來完成共同的創意,讓社區如荒漠的角落能多一點人文的氣息,成為人人嚮往進駐,樂於築巢的理想“家園”,同時讓住戶自己參與寫出巴賽隆納社區的新歷史,打破公寓大廈這一個台灣70%人口所居住的私領域非社區定義的迷失,回歸社區營造原本造人的精神。最後希望所有公寓大廈都能共同參與社區營造行列,發展出都會區公寓大廈之社區營造特色及願景,共創新公民社會。
在一個偶然機會下,巴賽隆納社區一群熱心社區長期發展的委員們參與了文建會主辦的「新故鄉二期計劃-基隆市文化局98年社區營造點」甄選,其實一開始只是想美化社區環境,根本不了解社區營造的本意,卻這樣一頭鑽進「社區營造」這個大家族中。經由基隆市文化局社造中心指導,我們才漸漸從培訓中體會到社造造“人”的精神,才是社區長期應該追求的根基;加上培訓課程中,參與學習的委員有用心去停、看、聽,並在一次又一次討論中,說出自己千奇百怪的意見,慢慢磨合出社造的革命情感,終於構築成98年社區營造13嬤點脂抹粉計劃——希望能藉由這個計劃改變住戶一個長期習慣於有繳交管理費,保全公司就應該幫社區顧好的既定窠臼中的觀念,對他們而言,這真是一個空前絕後的觀念革新。
確定了第一年參與社區營造的目的:讓住戶認識“社區營造”,看似簡單卻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四個字,計劃前雖然歷經多次討論、認真研究、重新認識社區人、文、地、產、景,並將培訓課程中所學一一訂出實施步驟;創造議題、創意大賽、回收材料收集、熱帶魚、風車製作教學、大手牽小手社區營造日和攝影比賽等各式各樣的策略手法,希望社區居民一起來動手參與;但過程中還是有部份考慮欠周詳、事與願違之處,因為我們的執行模式,跟原本管理委員會面對事務時,用命令交辦保全公司的方式大不相同,以致於對管理者造成不少的衝擊,更讓委員和志工們操到身疲力盡;但是當其成果一一展現後,巴賽隆納社區營造觀念,總算在住戶間激起火花發出嫩芽,雖然成果不是每個住戶都可以認同,卻對都會公寓大廈型的管理產生化學變化。同時支持著我們社區於99年以商品街後巷空間美化及燒金紙桶亂丟造成髒亂點的老問題,探討人與人之間的利益衝突和風俗民情的公共議題如何經由社造來改善它,解決長久以來社區管理委員會無法改善的窘境,計劃出”街觸”天地人計劃書。過程中須面臨不同宗教信仰者可接受在住家門口建造一個公用的燒金紙空間造型;同時,對使用者也要考慮方便性、美觀…等實質效果,為了使計劃順利圓滿達成,製作海報宣導、說明、溝通「公用金桶」的設置除了可以改善你我周遭環境美觀提昇房屋價值外,使用它燒金紙對神明、祖先表達的心意是完全一樣的,啟用前尊嚴的溶入宗教儀禮,製作「燒金紙祭拜告示牌」,並將造型用神聖Q版圖騰、、、等策劃,順利改善了原來髒亂點,還改變住戶對公共空間,個人自掃門前雪的觀念,解除了人與人之間對立關係。
我們這兩年來漸漸累積的社區營造經驗,100年與101年又以“牛牽到巴賽嘛是牛”及”打地基”做為當年的社區營造計劃,結合近年最夯的”裝置藝術”為主題,找出社區住戶專業藝術家,運用社區回收環保材料,創作出在地特色及立體3D藝術品,將空間改造帶入社區美學。讓社區住戶樂於貢獻力量,大家互相幫助,增進住戶和諧氣氛,快樂的為社區公共藝術盡一份心力,並藉此而成長。所謂「每個人都是藝術家,心中都有屬於美的輪廓。」藉由住戶自己的雙手描繪出心中的美,因為藝術沒有公式,沒有一定的論點,只要藝術不傷害到人,不破壞大自然都是美;但是一樣米養百樣人,雖然審美觀各有相異之處,但只求達到共識;營造過程中即使有不一樣的聲音出現,但在溝通後均能釋出善意接受眾人的意見,大部份住戶也十分投入樂見其成。有些人還將家中的裝飾都捐出來點綴營造區域,美化過程即使無法滿足每個人需求,但當成果呈現後,每個人看見營造點,總是帶者愉悅的笑容,停下腳步欣賞;其實重點不在於作品是否很專業、很藝術化,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屬於社區特有的氛圍,“藝術”不在於雕樑畫棟的巧飾,其實藝術是可以很生活化的,如芬芳花香彌漫在春天的每一個角落,令人驚艷。
回頭想想這4年來硬體的建設容易,但軟體的建成卻殊為不易,巴賽隆納社區營造重點不在這幾年景觀美化成果,而是希望每一個住戶都能在過程中留下小小的足跡。期間能看到住戶的用心甚至彼此激發創意,來完成共同的創意,讓社區如荒漠的角落能多一點人文的氣息,成為人人嚮往進駐,樂於築巢的理想“家園”,同時讓住戶自己參與寫出巴賽隆納社區的新歷史,打破公寓大廈這一個台灣70%人口所居住的私領域非社區定義的迷失,回歸社區營造原本造人的精神。最後希望所有公寓大廈都能共同參與社區營造行列,發展出都會區公寓大廈之社區營造特色及願景,共創新公民社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