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石角子弟戲班—福興軒



念念不忘傳承的劉添枝老先生仍在演奏   (吳逸雲 攝)


「福興軒」由福隆里民劉安所創,團員有四十多人,每天晚上在石角「保和宮」前練習,分前、後場,前場是演北管戲曲,後場伴奏,樂器有敲擊器-班鼓、通鼓、大小鈸、大小鑼、拍板,管絃樂器-嗩吶、蕭、胖胡、大廣弦、二弦、三弦、洋琴等,常赴外地迎神賽會時演出。台灣光復後,還曾在雙十節受邀於東勢初中公演。
八年後,因團員各忙於生計,戲團解散。直到民國六十六年保和宮重建,吳冬業才又重新組織,不過不再演戲,只現場演奏,班員有十人,其中吳冬業、劉添枝、蘇榮滿、張金水、張金榮、劉文彬、邱添財、傅石煉等人,是原始創團團員。

大鑼

至民國七十八年,東勢鎮僅剩石角「福興軒」、詒福里「合樂軒」兩個子弟班,他們很想培養、訓練年輕人,但年輕人不感興趣,各地子弟班漸漸失傳。目前東勢已無成團的子弟班,都是臨時由各地邀集一、二位拼湊組成。

「福興軒」碩果僅存、仍在演奏的福隆里民劉添枝(八十三歲)說,全盛時期,每年農曆二、三月各地神明生日,一個月演出多達十八場,現在加上喪事演奏也沒多少場。但是,最重要的是若再沒人願意學習,這項傳統技藝,將完全失傳,他希望石角莊民能夠站出來學習,繼續傳承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