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千萬整治防土石流 重現「糶米古道」

位在信義區吳興街600巷100弄底的「糶米古道」,
整治後成為民眾休閒遊憩場所。
糶米有「販賣穀米」和「挑米」的意思,
山腰上有座「糶米公廟」,相傳是先民在挑米的路程中,多會在此落腳休息。

圖/北市大地工程處提供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台北報導】2011.03.30


位在信義區吳興街600巷100弄底的泰和里,有農委會公布的土石流高潛勢溪流。為解決土石流威脅,北市府產發局斥資1142萬,從去年4月進行溪流整治,透過各種自然工法,重現「糶米古道」昔日風貌,這也是北市第一條結合當地人文歷史景觀進行修復的土石流潛勢溪流。

市府產發局局長陳雄文說,北市共有50條土石流潛勢溪流,其中有2條被農委會列為高處理等級,都位在泰和里內。

市府大地工程處林裕益表示,為兼顧周邊生態環境,工程施作運用各種近自然工法,包括以固床工減緩流水速度、建造具有蓄水功能的沈沙池、設置親水階梯、並且沿著溪溝邊土坡,打設小木樁,有效防治土石鬆軟等。

其中坡地上的「糶米古道」,雖僅有500階,約400公尺長,但卻是當地民眾清朝時通往文山、南港買賣米糧的必經之路。修復後,民眾已可沿著「糶米古道」到山上遊憩,爬到山頂還可遠眺台北101。

泰和里長林正義表示,糶米有「販賣穀米」和「挑米」的意思,山腰上有座「糶米公廟」,相傳是先民在挑米的路程中,多會在此落腳休息。

為感謝土地公保佑他們的路途順利,歇腳時總會留下留下一碗米,久而久之,這些米糧累積足夠的錢財,居民便蓋了這座石砌小廟。

除「糶米古道」,大地工程處也把溪流最下游的「德興煤礦」規畫為一座具有礦坑意象的廣場。林正義說,德興煤礦全盛時期是在1930年代,當年不管質量、產量都是全台數一數二,不過到1954年,煤礦坑已逐漸廢棄。

林裕益表示,未來將編列900萬預算進行第二期的「護岸結構改善」及「人車分道」工程,預計10月完工。

【2011/03/30 聯合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