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閒置9年 中壢中央市場要「滅蚊」

中壢市中央里長楊萬焙抱怨,
中央傳統市場中間設有大型公廁,
消費者進入市場,站在任何角度都可看到公廁。

記者劉愛生/攝影

【聯合報╱記者劉愛生/中壢報導】2011.05.18 


中壢市中央傳統市場改建至今9年,長年閒置被批評為「蚊子市場」,中壢市公所為洗刷不雅之名,在青輔會支持下,決定以異國料理加上中壢特色、客家味,執行「滅飛計畫」活絡市場、帶動買氣。

中壢市長江路旁的中壢市中央傳統市場,民國59年至92年之間,是攤商聚集的重要市集,曾經多達100個攤位,惜因92年莫拉克颱風成為危樓,市公所決定斥資1200萬元拆除改建。

中壢市民代表會主席吳嘉和表示,當年市公所設計不當,竟在傳統市場中間興建一座大型公廁,所有攤販後側即是公廁。消費者進入中央市場後,站在任何角度,都可看到公廁,「第一印象就不好」。

中壢市中央里長楊萬焙表示,9年前的端午節,市公所完成中央市場興建工程,除了公廁占用中間位置外,還有一座龐大變電室也放在「精華區」,影響市場的整體規畫,市公所興建一座亮麗遮雨棚,又搭建傳統攤架,顯得不搭調。

楊萬焙又說,中央市場周邊消費者已養成去其他傳統市場購物的消費習慣,加上中央市場內部採光不足等缺失,試賣後生意愈做愈差,最後變成「蚊子市場」。市場入夜後,還淪為流浪漢聚集之地,帶給附近里民不少困擾,他爭取增設夜燈,加強市場巡守與打掃等工作,才減少市場的髒亂與惡臭。

中壢市長魯明哲表示,上任後一直苦思「中央傳統市場再繁華計畫」,也聆聽攤商、住戶心聲。看到一旁天主教會在周末、假日時,有不少外籍勞工在周邊逗留,決定規畫「異國料理美食區」,吸引外勞上門消費。

魯明哲又說,除了滿足外勞的消費與購物需求外,中央市場也需滿足長江路、中央東路一帶的居民消費需求,市場設有「中壢特色、客家味消費區」,在非假日時,方便當地居民購物,先把人潮找回來,有人潮才有錢潮,才能逐漸活絡中央市場,把蚊子市場變成金雞母,達到「滅飛計畫」的真正目的。

【2011/05/18 聯合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